乐动体育资讯 LDledongtiyu
原标题:聚焦丨2022青年风景园林师论坛暨中国“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顺利召开
2022年5月27日上午,2022青年风景园林师论坛暨中国“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北京《风景园林》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同时也是《风景园林》2022-5期新刊发布会。论坛主题为“碳中和与设计应对策略”。
本次论坛邀请了《风景园林》2022年5期“碳中和与设计应对策略”专题作者及其他业内优秀的专家学者、风景园林师、规划师等16位嘉宾共聚云端,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行业力量。会议全程在风景园林杂志微信视频号和B站同步直播,累计共近1.5万人次观看。
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风景园林》主编郑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园林》主编张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师卫华;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深圳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栾博;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杨鑫;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主任张桂莲;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徐昉;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教授邵继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王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教授胡一可;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WA严伟风景园林工作室设计二室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黄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喆。
在开幕式上,陈重理事长首先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对线上沙龙表示祝贺。他表示2022年是风景园林学会确定的人才工作年,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学会本年度的主抓工作。青年风景园林师论坛是中国风景园林月科普活动的重要内容,今年是由《风景园林》杂志社承办科普月活动的第四年,举办活动是为青年风景园林师搭建良好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成长。本次活动聚焦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碳达峰”和“碳中和”,以“碳中和与设计应对策略”为主题,青年风景园林师齐座一堂,谈论交流风景园林如何运用新理论、新科技、新方法,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加速实现,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风景园林师们关注国家重大战略与有担当的责任意识和科学品质。此次的研讨也必将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出风景园林人的一份力量。最后,陈重理事长预祝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郑曦院长首先介绍了说园沙龙的学术品牌历史,他特别提到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风景园林学会的学术贡献力量。《风景园林》杂志作为风景园林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平台,也作为学术媒体,一直致力于扩大学术影响、传播学术知识,本次活动以杂志新刊专题“碳中和与设计应对策略”为主题,探讨风景园林学科在双碳目标下的积极作为园林资讯。他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与碳中和具有目标一致性,碳中和目标下的设计应对策略是要求风景园林师在充分尊重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基础上,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探索减排、增汇在空间和设计方式上的实现路径。最后他表示,风景园林学科需在不同层面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赋能,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未来风景园林师如何重新认识自然、思考可持续发展新范式,如何开展实践和研究论证、挖掘新的方法、途径,强化绿色生态空间在实现碳中和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需要风景园林师们共同付诸努力。
本次论坛的开幕和主旨报告环节、上半场、下半场分别由李倞教授、徐昉老师和张桂莲主任主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双碳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碳问题的核心在于能源的利用。基于此,张院长提出以下思考:1)认知上,双碳战略是挑战更是机遇,是在新的跑道上进行新的发展;2)战略上,系统性是关键;3)进程上,量变不能形成质变,碳达峰是量变,碳中和是质变;4)技术上,水平决定地位,碳汇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是未来发展的目标。在具体工作内容上,包括空间角度的保障和布局、相关规划与行动计划的编制、监测与计量体系的布局以及政策法规的制定等方面,聚焦材料、技术和行为三大核心领域进行系统性的建设来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最后张院长从研发技术、目标和效果三方面对城市绿地碳汇智能测计系统的研发成果进行了首发演示,该系统能实现城市绿地碳汇量的智能化测计,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减碳增汇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师卫华高级工程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双碳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碳汇测算方法的研究和建议。首先,通过明晰测算口径和测算范围,以及对园林碳汇和森林碳汇进行比较,确定测算方法在大尺度下选取遥感估算法较为适合。其次,介绍了全国园林绿化碳汇测算的结果,分别测定和预估了2019年、2030年、2060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碳汇量。再次,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进行了讨论,主要问题有城市园林绿化底层数据不清和碳汇测算标准尚未建立,因此从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碳汇测算体系、提升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碳汇质量两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最后,介绍了城镇生态资源高分遥感与地面协同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的建立等最新研究。
栾博主任介绍了关于深圳城市生态空间碳储量测算和深圳生态系统碳固定的研究,并提出四大认识:1)城市绿地直接固碳能力是有限的,一是与城市当前总排放量相比,碳固定量的比例小,不同城市平均估计仅在1%~2%;二是占生态系统总碳汇的比重小。2)城市绿地间接减排效益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其降温节能减排量甚至可达到年碳固定量的3~4倍。3)城市绿地具有高度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特征。4)要从全周期科学管理,增汇减排,防止碳释放。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亲生命要素比传统材料的碳排少,固碳多。最后,栾主任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有减缓(减排、固碳)和适应两大策略。绿地作为城市尺度NbS,是城市高密度建成空间中应对不确定性和气候灾害的天然缓冲器,在提高城市韧性能力方面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杨鑫教授在简要回顾双碳发展背景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风景园林从方法、内容、技术等多个层面在碳中和领域研究的潜力巨大。聚焦街区尺度、人本视角、碳汇研究、微气候环境等关键词展开研究探索。以北京中心城区街区为研究对象,从街区尺度的碳汇能力、气候环境、建成环境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及相关性讨论,最终得出改善气候环境与碳汇能力的提升策略,具体如提升街区内植被覆盖度、增加绿地内三维绿量和注重植被养护等。以上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形成精细化改造导则提供了依据LD乐动体育,对具体化方案的实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重塑人居环境体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张桂莲主任从城市森林和城市绿地两方面对绿化碳汇的监测评估研究进行了分享。城市森林碳汇监测评估方面,团队从2012年起开展了上海市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包括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模型体系和评估体系,至今完成了三轮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编制了年度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城市绿地碳汇智能评估方面,包含城市绿地生态环境实时监测、城市绿地碳汇基础数据调查、城市绿地智能监测与质量评估等多样全面的内容分享。基于此,对未来城市绿化碳汇能力建设、碳汇监测核算与增汇减排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普活动宣传进行了展望。
碳绩效作为景观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一环,在碳中和背景下有了更深一步的内涵解读,突出表现在精细化、具体化的多维度综合评价,系统化、全面性的多尺度评价方法体系以及全阶段的综合评价与优化。刘喆博士具体介绍了3个实践案例。1)基于遥感和当量数据的景观绿地碳绩效评价。针对河道生态修复项目,采用CASA模型进行NPP增量评估,并结合其他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2)通过激光雷达数据解译探明实景碳封存量。针对庭院景观改造项目,将碳绩效评价介入到设计前期,提升精细化设计水平,降低设计导致的碳排放和减汇。3)基于生命周期法的景观绿地碳足迹评价方法。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建立用于全阶段的方法和工具,形成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工具并用于景观设计实践LD乐动体育。
邵继中教授在报告中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力求调动各国的积极性,制定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法。为让全球风景园林工程师更加重视气候变化,COP26与IFLA气候变化工作组合作起草《IFLA气候行动承诺》,包括六大行动:1)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到2040年实现全球零碳排放;3)提高宜居城市和社区的能力和复原力;4)促进社会福祉;5)从文化知识系统中学习;6)激活气候领导力。IFLA从弹性、变革和可持续3个方面进行指导,希望风景园林师能为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王敏副教授认为,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共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其中城市绿地在增碳汇、减碳排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城市绿地助力碳中和体现在3个关键环节——精准评价、精明发展和精细管控,城市绿地影响碳中和包括3个途径——固碳增汇、降温减排和绿色慢行。精准评价即多指标、多技术揭示绿地减碳特征肌理,并以上海黄浦区为例进行了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评价体系建立及实证。精明发展即多尺度、多路径促进绿地效能综合提升,从规划导控和设计优化2个角度提出具体策略。精细管控即多维度、多层级推动绿地空间高效营造,通过市域—城区—街区—地块4级管控实现系统化分级统筹,以及差异化分区定标和多维度精准增效,最后以昆山中心城区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不同管控策略提出相应手段。
胡一可教授在演讲中表示,通过能量模型的构建,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建筑低碳和零能消耗。低碳的核心在于能量的利用方式,利用新能源技术能形成微型发电厂,就地采集,就地分布,实现低碳目标。建立低碳社区的原则包括建立零能源消耗系统、明确低碳评价指标和核算、全过程低碳理念3个方面。并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和榆林梅花楼片区设计为例,介绍了低碳社区的建设理念——先进行能量形式的测算,结合能量评估后再进行符合场地机理的低碳设计。最后胡教授指出低碳不仅以消除碳排放为最终目标,也是一种发展战略。
黄通主任着重介绍了碳中和主题公园项目的四大策略:1)碳中和科普体系构建。具体从碳的基础知识与气候变化、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贡献、碳中和路径与愿景3个方面进行体系搭建。2)碳中和主题转译。将抽象文本转译为空间形象,如通过IP形象“碳宝”、北极熊的故事等让公园成为生动有趣的户外博物馆。3)低碳环保建设公园。合理利用现状路网,最大限度保留现状林地进行规划设计。4)建立碳积分游园系统。游客可以赚积分花积分,从而引导绿色行为。公园一期运行以科普为特色,二期将以生活体验为特色。公园的建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碳中和目标。
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适应与减缓2个方面。李教授聚焦园林绿地对碳排放的减源和增汇2个主要功能,提出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及其工作机理,为风景园林师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系统、全面、可行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3方面55项内容:1)直接减源,从设计、建造、维护阶段控制园林绿地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2)增加碳汇,从植物碳汇、土壤碳汇、水体碳汇3个方向强化园林绿地本身的碳捕获能力;3)间接减源,从活动宣传和政策扶持、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和微气候的营建等方面实现更大范围的被动减源。最后提出讨论与发展建议,强调风景园林成为城市碳中和能力提升的空间载体和社会低碳生活引导的催化剂。
在闭幕式上,贾建中秘书长总结:本次沙龙以“碳中和与设计应对”为主题展开了有益探索。主旨报告高瞻远瞩,针对城市生态系统碳中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将林业碳汇融合应用到城市园林碳汇中。上半场5个报告展示了全国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以及碳绩效的研究对设计应用的调整和认识都具有重要作用。下半场5个报告讨论了风景园林在参与国内国际碳中和活动中的作用,城市绿地在低碳减碳的作用,社区零能耗等观点,以及碳中和理论应用到碳中和专题公园的案例,对设计策略的工具箱进行总结。总起来说,这次论坛让观众们“听到了观点,看到了成果,更看到了希望”。最后,贾建中秘书长对年轻风景园林师寄予厚望,鼓励青年风景园林师今后在碳中和规划设计研究中发挥更多作用,成为风景园林未来的主角。LD乐动体育LD乐动体育